新闻动态

发表于 |

眼镜供应链防坑指南:10年行业老兵的真诚建议

在眼镜行业打拼十年,我见证了太多品牌方在供应链环节踩坑。有的损失数十万模具费,有的收到货后发现质量惨不忍睹,有的甚至因为供应商突然倒闭而血本无归。本文将分享眼镜供应链中最常见的”坑”及如何规避,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决策。

一、开发阶段的”隐形坑”

  1. 设计可行性陷阱

问题: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概念图,工厂未做可行性评估就接单,结果无法量产。

避坑指南:

要求工厂提供DFM(设计可制造性分析)报告

确认设计是否符合材料特性和生产工艺

预留设计修改预算(通常占总开发成本10-20%)

  1. 模具风险

问题:模具所有权不清晰,后期维修责任不明,甚至发现模具被擅自使用。

避坑指南:

签订明确的模具协议,规定所有权归属

要求提供模具检测报告和寿命评估

定期检查模具使用情况和维护记录

二、生产质量控制的”雷区”

  1. 材料以次充好

问题:承诺使用进口板材,实际使用国产替代;标称纯钛,实际使用钛合金。

避坑指南:

要求提供原材料采购凭证和质检报告

定期第三方材料成分检测

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原材料抽检

  1. 工艺缩水

问题:减少电镀层数、简化抛光工序、降低质检标准。

避坑指南:

明确工艺标准和验收规范

设置关键工序检查点(IPQC)

聘请第三方验货公司进行中期和最终检验

三、合作条款中的”文字游戏”

  1. 付款陷阱

问题:预付款比例过高,尾款期限过短,出现问题时缺乏制约手段。

避坑建议:

采用分期付款:30%定金+40%出货前+30%验货后

明确质量问题的退款和重做机制

使用信用证等保障支付方式

  1. 交期延误

问题:接单时承诺4周交货,实际拖延至8周,错过销售旺季。

避坑建议:

合同明确交期和延误赔偿责任

要求供应商共享生产进度表

预留缓冲时间(增加30%时间余量)

四、供应商选择的”认知误区”

  1. 盲目追求低价

问题:选择报价最低的供应商,结果质量不达标,最终成本反而更高。

解决方案:

比较三家以上供应商的报价

分析价格构成,避免隐性收费

考虑总拥有成本(TCO),而非仅单价

  1. 忽视实地考察

问题:仅凭网站和样品选择供应商,实际生产能力与描述不符。

解决方案:

必须进行工厂实地审核

检查生产设备、质检体系和员工技能

了解合作客户案例(要求提供联系方式)

五、我们的防坑实践

作为温州眼镜产业带的成熟工厂,我们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:

分级供应链管理

A类物料(镜片、金属件):自产+双供应商

B类物料(包装、配件):严格审核的固定供应商

C类物料(螺丝、垫片):多源采购

全流程透明化

开放生产线实时监控

共享原材料检测报告

定期供应商质量评级

风险共担机制

首批订单限量和渐进式合作

质量问题快速响应和赔偿承诺

共同制定成本优化方案

眼镜供应链管理是一门平衡的艺术——在成本、质量和交期间找到最佳平衡点。选择供应商时,不要只看报价,更要考察其专业能力、诚信记录和风险管理体系。

我们提供供应链透明化合作体验,欢迎预约工厂实地考察和产能验证。让您的眼镜项目避开所有陷阱,顺利上市。